公司某西南項目尾水檢修閘室建設跑出“加速度” |
|||||
|
|||||
3月28日,公司在西南某水電站成功應用了尾水檢修閘室豎井的滑模施工技術,這標志著該工程導流洞分流工作進入關鍵攻堅階段。 在該項目中,公司承建的尾水檢修閘室豎井具有埋藏深、斷面大、功能復雜等顯著特點。其井深達73.5米(凈澆筑段54米),井口至井底高差為73.5米,頂部采用城門洞型結構(寬13.7米×高10.6米),底部與導流洞直接相連。在有限的空間內,需同步完成抗沖耐磨混凝土澆筑、鋼爬梯預埋等復雜工序。尤其在高程2611米以下的區域,需使用C35W10F100抗沖耐磨混凝土,這對模板體系的穩定性以及混凝土連續澆筑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尾水檢修閘室豎井工程作為導流洞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該水電站的關鍵檢修通道,承擔著機組維護、防洪調控等重要功能。其結構設計融合了抗滲、抗凍、抗沖刷等復合性能要求,混凝土總量達1.5萬立方米,鋼筋制安約1400噸。此次滑模技術的成功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分層支模工藝中存在的效率低、接縫多、安全風險大等問題,為后續類似地質條件下的超深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一創新工藝的落地,標志著水電一局技術團隊在國內高海拔地區深埋式豎井機械化施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高壩深井、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推動了水利建設向智能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同時,這也充分展示了水電一局施工技術團隊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超深豎井施工領域已邁入行業領先水平。 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水電一局技術團隊采用該滑模技術相較于傳統工藝可提速30%完成尾水檢修閘室豎井工程的施工任務,為后期大江分流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